导读 金溪八大藏书楼,古代图书馆是什么样的? 按照书的性质,比如历史类,天文学类,算数类,兵器类,武术类等来分

金溪八大藏书楼,古代图书馆是什么样的?

按照书的性质,比如历史类,天文学类,算数类,兵器类,武术类等来分门别类地存放于书架上!

图书馆里的画像(人物大全简笔画)图书馆里的画像(人物大全简笔画)


古代图书馆都是藏书楼、藏书阁,有专人管理,有人编册、分类。

古代的图书馆确实相当不错,之所以有八大藏书楼,主要是能够给人好好学习的地方。

金溪八大藏书楼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图书馆的代表,古代的图书馆大多把书收藏于箱内或柜子里面,而不像现在都摆在架子上。

藏书楼其实和图书馆是一样的,我们现在的图书馆借用的就是古代常书楼的一些保存书籍的方法。还有就是借还也是和我们现代差不多的。

古风古气古香,古代留比较注重读书,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古代的图书馆应该是气势如虹,有好几层高楼藏书的。

古代的图书馆没有现在这样好的设施,比较简单。

其实我觉得以前的书呢,是不能够借的,他们的图书馆那是皇家看管的。

其实以前的那些藏书呢,我觉得确实是堆积如山,看起来都还比较复杂呀。

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的特色馆藏

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建馆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在几代人的识见、努力下,形成丰厚的藏书积累。其中,主要集中于上世纪50至70年代收集而来的插图版线装古籍、民国珂罗版画册、木版年画、宣传画、碑帖拓片、西洋名画印刷品、民国时期美术出版物、美术期刊等,在收藏的品种、品相及数量上,远远好于和多于同类院校图书馆,作为我馆的特色馆藏,具有十分珍贵的资料价值和收藏价值,是我馆藏书的重要组成部分。1996年国务委员李铁映来我馆视察时,听完介绍后曾对这批藏书称赞不已。我馆约有线装图书5000多种2万多册,从版本时间范围上,除收藏有若干明代版本的佛经外,清代版本图书约占二分之一,民国早期线装图书约为二分之一,其中,成书于清初顺治年间的绣像小说《一片情》残本,为我馆所藏较早版本图书,亦为海内孤本。从分类而言,我馆线装古籍藏书主要包括四类。一是古籍丛书及诗文集,如《扬州丛刻》、《知不足斋丛书》、《津逮秘书》、《西清砚谱》、《美术丛书》、《古本戏曲丛刊》等;二是美术相关文字类图书,如历代书画史、书画著录、书画题跋、金石学著作等,并注意收藏不同版本,例如《吴越所见书画记》就有4种之多;三是插图本线装古籍,既包括画谱、图谱、印谱、笺谱等艺术类图书,也包括插图版的古本小说戏曲,此类图书是我馆当年的收藏重点之一,也是特藏资料中的亮点,其中一些书籍至今没有再版,因而具有珍贵的版本价值和资料价值,如《镜影楼钩影》(清末民初著名藏书家徐乃昌编印,金石学著作)、《镜影箫声初集》(光绪13年版)、《毓秀堂画传》(光绪9年版)、《醉苏斋画诀》(清晚期著名画家戴熙从子戴以恒著,光绪17年版)、《诗画舫》(光绪14年版)等,同时,注意收藏不同插图版本,如《芥子园画谱》、《西厢记》等都有4、5种不同版本,其中于右任题签,民国12年北京鉴古斋据明王氏香雪居本影印的《绘图新校注古本西厢记》,版刻十分精美,除木版单色插图本外,还有早期套色印刷的古籍,如清末出版的《明朝生动画图》;四是民国珂罗版画册,在现代胶印技术普及之前,基于照相复制技术的珂罗版印刷工艺,因其效果逼真,形神兼备,能够忠实反映作品原貌,从而广泛应用于绘画、相片、拓片、壁画、版画、书法、古籍等的复制,曾被启功称之为“下真迹一等”,我馆所藏民国初年的珂罗版画册不但具有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在当年的教学中也曾起到了重要作用,此类图书约有百余册,以当时著名画家画册为多,如《中国名人画史》(1921年版)、《当代名人画海》(1931年版,内收陈宝琛至郑昶民国间书画名人作品)、《智超画存》、《白社画册》(潘天寿、张书旂等5人于1931年在上海组织白社画派,同年编印《白社画册》第一集,由上海金城工艺社发行,本馆藏第二集)、《王师子画册》(1925年版,齐白石为之题一小序曰:“甲子之秋汪君蔼士携王君师子书画册与观,余叹甘守寂寞之道,乐而不疲,居海上者胜于京华也。齐璜白石山翁”)、《樊浩霖山水》(1931年版)、《十二洞天梅花册》(吴昌硕早期作品)、《陶锥庵山水册》等。以版本价值而言,我馆所藏线装古籍有相当品相上乘的珍善本图书,如上所述,除多收藏不同刻本,或至今不曾再版的古籍外,从收藏来源上,上世纪50年代,许寿裳(鲁迅友)、周作人、汪荣宝、朱启钤等先生,都曾将毕生辛勤搜集的部分图书捐赠我馆保存,其中不少属于难得的珍本,比如在1952年著名藏书家张怀博士的赠书中,有关文学、艺术方面的书籍共145种1300册,书内大多钤有“张百龄藏书”的朱文印章。这些著名藏书家的款识题跋,尤其提升了图书的文化价值。除上述线装图书外,我馆还收藏大型古籍丛书、类书,如《缩本四部丛刊》、《丛书集成》、《清代御制诗文集》、《古今图书集成》、《四部丛刊》、《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共计10000多册。木版年画作为重要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自清乾嘉至解放前曾盛极一时,流传广泛,解放后逐渐为胶印技术的新年画取代。我馆自50年代始,收藏木版年画3000多张。以所藏年画产地而言,以杨柳青年画为最多,其次为桃花坞、潍坊杨家埠年画,有少量朱仙镇、武强、绵竹、北京、福建、浙江、南京等地年画,所收年画产地较全,风格多样,且绝大多数为清中晚期刻版所印,版本较为珍贵;以所藏木版年画的内容而言,各个产地的代表性内容几乎都有所体现,如杨柳青的文武门神、娃娃戏、仕女图、庄稼忙、戏文图等,桃花坞的百子图、苏州万年桥、阊门图、一团和气等,杨家埠的男十忙、女十忙,北京的神码等;以所藏木版年画的形式而言,种类较全,有门神、神像、中堂、月光、斗方等,在印刷工艺上,近二分之一的年画为彩色套印、人工点彩,其中不乏精印精品,即使线刻单色,因多为原版初印,线条都清晰流畅,1994年前后,我馆曾携馆藏木版年画精品赴意大利、英国做专题展览。值得单独一提的是,我馆还藏有一批德格印经院印制的木版单色线刻藏传佛教神像,线条娴熟圆润、艺术精湛,高度程式化,印刷十分精美,为上世纪50年代我院教授文金扬所赠。大的时代背景下,宣传画(招贴画)也是我馆5、60年代收藏的一个重点。作为中国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美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宣传画在50至70年代的宣传建国方略、参与政治运动等方面,始终走在造型艺术的前列,同时,一大批专业美术工作者的参与,则从整体上提升了宣传画的艺术水平。其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画风绝无仅有。我馆所藏宣传画13000多张,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政治(包括领袖像、战争)、经济(工业、农业)、科技(如医药卫生)、文化(如样板戏等)、民俗、社会等各个方面,所收品种堪称齐全,且不乏当时代的精品。在宣传画成为当今收藏热点的形势下,我馆搜罗广泛、品种宏富的宣传画收藏彰显出当时收藏者对时代美术的敏感性和责任感。同时,50至80年代广泛流传的重要美术形式还有连环画,与宣传画一样,由于专业美术工作者的参与,连环画不但是具有重要时代特征的收藏品,也是艺术价值较高的艺术品,我馆所藏连环画约8000多册,其中多有著名连环画家的经典作品。自1951年始直至1987年,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馆长一职的是著名东方美术史学家常任侠先生,常先生在东方艺术、美术考古、宗教美术方面都颇有造诣,曾出版《汉代绘画选集》《汉画艺术研究》等,并主编《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的“画像石画像砖”一书,因为在画像石及碑帖书法方面的研究与具眼,常先生在任期间,曾收藏大批精美的画像石原拓及书法碑帖,计约5400页,此批书法及画像石拓片多为原拓,相当部分为初拓,拓片清晰完整,有些拓片比发表过的更完整,或者尚未公开发表过。我馆藏有西文单页画6000多张,在前任馆长常任侠先生1989年所作的《冰庐失宝记》(收入端木蕻良、方成选编《说画集》,华夏出版社1997年北京第1版)中,对其中的部分收藏有如下记载: “自1952年起,我兼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长,为馆收集不少珍贵书物、古艺术品。其中重要的是孙佩苍在欧洲德、法等国为过去北平研究院收集的一批名画家的油画,解放后归科学院。某日我去看郭老(郭沫若——笔者注),恰逢在仓库中取出,这在中国保存的名画家的原作还是稀有的,我签呈郭老划归中央美术学院,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经郭老批准,即由图书馆以车运来。这成为后来美院展览馆的基本藏品,其中也经过本院美术家的修整,并把这些原来的宝贵画框,也修理一新。其后孙佩苍家中所藏一大批西洋名画原大的印制品,也收归本院。这些美术品印数甚少,其第一二张,例归该国美术馆保藏。孙氏在前数张中选购,仅下真迹一等,也甚不易得。徐悲鸿先生常盛赞孙氏的辛勤和精鉴,在他身后由本院保藏这些珍品,也出于故院长的教导。” 在当时教学资料稀缺的情况下,这批珍贵画片曾在我院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馆所藏民国时期美术出版物、美术期刊,在重大美术课题研究、研究生论文写作等方面持续发挥重要作用,其它院校甚至国外美术史学者都曾来我馆查阅该批资料,据统计,我馆藏有民国时期美术出版物1500多种(不含线装书),堪称丰富。其中,200多种图书在国家民国时期出版物书目中未被收入,应为我馆独有。 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特藏文献资料,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几代工作人员高瞻远瞩,抓住机遇,辛勤搜集而来,这批珍贵馆藏,不仅彰现了我馆深厚的文化积淀,在我院教学科研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更作为图书馆的优秀传统,值得我们继承、发扬下去。

寻找失落的图书馆

一个丢失的图书馆是一个诱人的想法,因为一个人可以推测和想象它可能提供的知识类型的人谁找到它.

因此,有人毕生致力于寻找这种难以捉摸的图书馆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些传说中丢失的图书馆之一是俄罗斯第一位沙皇伊凡四世瓦西里耶维奇的图书馆,更常见的名字是《可怕的伊凡》,《可怕的伊凡沙皇的画像》.

维克多·瓦斯涅佐夫,1897年.

公共领域,可怕的伊凡图书馆据说是由他的祖父,伊凡三世(伟大的)俄罗斯开始.

1467年,伊凡三世的第一任妻子、特维尔的玛丽亚去世后,教皇保罗二世建议伊凡三世与上一任拜占庭皇帝的侄女索菲亚·古洛格(Sophia Paleologue)结婚,试图将俄罗斯与罗马教廷绑在一起.

1472年,伊凡和索菲亚结婚,一批旧书被带到她在莫斯科的新家.

据说,这其中包括1453年城市沦陷时从土耳其人手中拯救出来的君士坦丁堡图书馆的大部分,以及亚历山大古图书馆的一些手稿,可怕的伊凡也是一名藏书人,他本可以在祖父的图书馆里增加更多的手稿.

据信,伊凡的图书馆藏有希腊语、拉丁语、希伯来语和埃及语的文献(这些文献可能来自君士坦丁堡图书馆和亚历山大图书馆),2世纪的中文文献,以及 *** 伊凡自己时代的文献,19世纪历史学家克里斯托弗·冯·达贝洛夫(Christopher von Dabelov),声称看到了丢失藏品的书名清单.

他说,这份名单包括142卷提图斯·利维乌斯的《罗马历史》(历史学家目前只熟悉其中的35卷)、西塞罗的《共和国报》的完整版本(西方图书馆只保存了片段)以及维吉尔的一首不为人知的诗……仅举几个例子.

当然,一个值得寻找的收藏,虽然这一事实削弱了这一主张的可信度,是冯·达贝洛夫没有向任何其他人展示这个所谓的名单.

伊凡·费奥多罗夫和彼得·姆斯蒂斯拉维斯的《使徒》(1564年)是俄罗斯最早印刷的书籍之一.

公共领域,人们认为 *** 伊凡决定把这些无价的文件保存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地下室,以保护它们不受这段时间频繁发生的大火的破坏.

然而,这些文件并没有留下来收集灰尘.

据说伊凡把它们从原语翻译成俄语.

有一个传说甚至说,学者们拒绝继续翻译这些作品,因为他们担心沙皇会利用从某些“黑魔法”文本中获得的知识来恐吓他的臣民.

在臭名昭著的沙皇死后,图书馆就消失了,有些人认为它在一场火灾中被毁.

另一方面,另一些人声称图书馆幸存了下来,伊凡对图书馆施了诅咒,那些即将找到图书馆的人将失去他们的视线,尽管图书馆不再存在,而所谓的诅咒,寻宝者仍在不懈地寻找丢失的图书馆.

几个世纪以来,许多人试图找到这座图书馆,其中包括彼得大帝和梵蒂冈代表,他们在鲍里斯·戈杜诺夫(Boris Godunov)统治时期访问过莫斯科,但都没有成功.

20世纪上半叶,俄罗斯考古学家伊格纳修斯·斯泰莱斯基(Ignatius Stelletski)毕生都在寻找这座图书馆.

他利用不同世纪克里姆林宫的地图和档案材料,能够推测图书馆的位置,并于1929年获得苏联 *** 的挖掘许可.

尽管阿森那亚塔下的挖掘工作始于1933年,但在谢尔盖·基洛夫遇刺后的第二年,挖掘工作就停止了.

几年后,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挖掘工作实际上停止了.

虽然斯泰莱斯基打算在战争结束后恢复工作,但他身体欠佳,无法恢复工作,一个他于1949年去世.

到1990年代,人们仍在努力寻找恐怖的伊凡图书馆.

此外,搜索范围已经扩大到克里姆林宫以外,因为有些人认为图书馆被移到了其他地方,例如谢尔盖耶夫·波萨德(伊凡在其统治后期的宫廷迁址)、亚历山德罗夫(伊凡封地的首都),科洛门斯科亚附近的迪亚科沃村(在施洗者圣约翰教堂发现了通往地下的秘密门),俄罗斯的伊凡四世(可怕的伊凡)向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大使展示了他的宝藏.

亚历山大·利托夫琴科的绘画,1874年.

公共领域,不确定是否会找到可怕的伊凡图书馆.

即使图书馆要选址,其内容也可能无法经受住时间的蹂躏.

然而,无疑会有人继续寻找这个难以捉摸的图书馆,上图:伊凡可怕的,肖像细节.

米开朗基罗作品:美第奇家族的图书馆

在昨天的日更里,有说到米开朗基罗为美第奇家族设计的陵墓,在这个陵墓旁边还有一个图书馆,那为什么会有个图书馆?

美第奇家族最早是银行家,是金融业的巨子,后来主管佛罗伦萨的政治,然后成为了教皇,他们是金融的家族,是政治的家族,同时他们是一个文化的家族。

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具备前两者的家族并不少见,但兼具这三者的就极为罕见。

美第奇家族在富有的时候、拥有权力的时候,竟然不断的搜集全世界最难得看到的珍品图书,这些图书包含了基督教很多的手抄的圣经,各种不同注解的版本。他把这些版本保留下来,提供给学者做研究。这个家族竟然还投下了巨大的金钱去售购希腊的古代书籍,当时是禁忌,不准研究希腊的东西,可他们买了整套的希腊文哲学,大众是读不懂的,后来请一些学者把他们一一翻译成大家能读懂的意大利文。

他们对于教育,对于知识的普及是以这个图书馆为重心开始发展的,他们甚至搜集了古代阿拉伯文化,波斯的很多数学方面的知识,然后去推广新的科学。

这个图书馆很简单、很朴素,墙上也没有挂什么美第奇家族领袖的画像,就是一个简单的桌子,前面有一个斜的台子可以放书。米开朗基罗设计的这个图书馆从天花板到窗户,都素朴到没有任何装饰,窗户是采光,户外的光线照进来可以帮助你阅读。

米开朗基罗可能觉得图书馆重要的不是装饰。 知识不是拿来做装饰的,知识是你生命的本质。 所以他让图书馆的重心只放在读书这一件事上,他给图书馆一个非常单纯的概念,就是读书,他不把读书这件事附加太多复杂的一些元素,没有做任何夸张的设计。

这个图书馆最有名的是它的楼梯,很浅的楼梯。中间有一个楼梯,旁边还有两个像翅膀一样的楼梯去帮助中央的楼梯,它们被称之为人类建筑史上走向知识的“知识之梯”,米开朗基罗希望人们从户外走进这个图书馆的时候,经由这个楼梯,过滤所有外面的目的性的权力、财富的嚣张,能够安静的进入到知识的领域。

到目前为止,五百年来,人类的图书馆,没有一个图书馆能够同样达到这种庄严与高贵的程度。

内容整理:《蒋勋聊艺术大师——探索米开朗基罗 之 艺术的哲思》音频

(日更第45天)

我的相关文章:

解读米开朗基罗作品:美第奇家族的陵墓

武汉大学标志性建筑之一:老图简介

武汉大学存在至今已有上百余年了,但是在学校中,依旧能感受到它的历史之感。武汉大学中最具有标志性的建筑之一,就是老图书馆,简称老图。本期的武汉大学带你去看看老图是怎么样的。

武汉大学老图书馆,简称老图——被看作武汉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和精神象征。这里不仅有藏书,有自习室,也是珞珈讲坛的主讲地。武汉大学老图书馆位于狮子山顶,是武汉大学的至高点,前面就是樱顶、老斋舍、樱花城堡。由开尔斯等设计,上海六合营造公司中标承建,1933年10月开工,1935年9月竣工,建筑面积4767平方米。

整体

老图书馆占地呈“工”字形,由一座主楼和前后两翼的四座附楼联结而成,整体外观为中国传统殿堂式风格,飞檐画角,龙凤卷云,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宫殿式建筑的威武和庄严,内部则采用了西式的回廊、吊脚楼、石拱门、落地玻璃等,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发挥得完美而极致

由于图书馆地基不敷使用,设计师凯尔斯便大胆地将主楼后移,采用基柱托起主楼后部,用环廊与地面相接,使图书馆的前方平坦宽阔,背面更加高峻宏伟。

老图书馆主楼第一层正面采用厚重的水泥台基和西式双立柱托起中式歇山顶;主入口为三开间单洞门,使用四对方立柱形成高大宽阔的门廊,既用了西式双联廊柱,又用了中国古典建筑中的雀替、额枋。

装饰

老图书馆的外部装饰极具中国传统特色,顶部塔楼为八角重檐、单檐双歇山式,形似皇冠,跨度达18米;上立七环宝鼎,除起到装饰作用外,还兼有排气之功用;屋顶上有采暖烟囱,装饰为通灵宝塔状,处处体现出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南屋角立有粗大的隅石,称为“云纹照壁”,北屋角立有小塔,其间护栏以左右的勾阑和中央的双龙吻背,造成“围脊”的效果。前部两座附楼的歇山顶屋脊与大阅览室相连,称为“歇山连脊”

老图书馆正门上方镶有中国图书馆的祖师爷——老子的全身镂空铁画像,基本造型为老子手持竹简,目光深邃地凝视前方。由于老子是中国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最早的一位“图书馆馆长”(周“守藏室史”),故特在老图书馆门前镂刻此“抽象简笔画”一幅,以纪念其弘扬华夏文化之功,并颂扬其治学与文献收藏之勤。老子画像两侧的云纹图案,寓意“青灯伴书卷”,象征着莘莘学子刻苦读书、治学之意境。

大厅

四面通风与采光,能满足240余人同时阅览和借阅的需要,还兼有学术报告厅之功用。厅内整齐老图书馆一楼中部的阅览大厅,层高9.6米,与欧洲19世纪早期大厅式图书馆的格局陈列的黑褐色榄木桌椅都是当年的,古朴而美观,并一直沿用至今

老图书馆主附楼侧后面连接处还建有西式吊脚楼,是洗拖把的地方,细节的考究颇值玩味和借鉴。

值得一提的是,老图书馆不仅外形颇似北京故宫,其内部的取暖方法也与故宫极其相似:在一楼大厅阅览室的木地板下设有取暖道,寒冬时节,烧上烤火炉,热气进入取暖道而使地板发热,阅览室内便温暖如春。可惜的是,因年代久远,这套取暖系统已不能使用。

【结束语】老图存在在武汉大学中已有很多年了,充满了历史感,充满了文化底蕴丰富。其建筑是颇具特色的,位于狮子山的最高点,建筑元素有宫殿的元素,是中西合璧的成果。成为了武汉大学最具标志性的建筑。

图书馆有人在拍小孩照片怎么办

不算是侵犯肖像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上述侵犯肖像权的行为要有三个要件:

(1)未经本人同意;

(2)以营利为目的:

(3)有使用肖像权的行为。你说的这种情况仅仅是拍照,可以说未经本人同意,但其并未以营利为目的而使用,因此不能算是侵犯肖像权的行为。

当然这种行为是一种没有公德的行为,其手机中存有您的肖像就有可能侵犯您的权益,您可以当场要求其删除,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