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乌苏里船歌欣赏同名小提琴合奏曲与歌曲做比较说出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本文为大家介绍东北民歌相关音乐基础知识

乌苏里船歌欣赏同名小提琴合奏曲与歌曲做比较说出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本文为大家介绍东北民歌相关音乐基础知识。 东北民歌是指流传于东北三省汉族小调的统称,它的歌词是东北人民生活语言的诗化。由于地理、语言、生活习性养就了东北人豪爽的气质,在民歌中往往得以充分体现。东北民歌中有些曲调是受地方戏二人转唱腔的影响,所以显得非常富有地方色彩,生动活泼,反映了劳动人民开朗的性格和丰富的生活情趣。东北民歌的特点一般音调比较高亢嘹亮,旋律宽广,气韵悠长,声音运用上也比较刚直。《东北风》、《月牙五更》、《摇篮曲》及《小拜年》已成为具有东北代表性的民歌,久唱不衰,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北民歌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及魅力。 东北民歌可分为三大类:山歌、歌舞曲、萨满调 山歌 山歌又分“长调、“短调”,“长调”高亢刚健,节拍自由;“短调”曲调平稳,节奏规整。 歌舞曲 歌舞曲大多为一领众和形式。 萨满调 萨满调是为请神、跳神、祭祖、葬礼时唱的歌,曲调吟诵式,多为领和。鄂伦春民歌为五声音阶。以宫调式、羽调式居多。他们最喜爱的民歌有《额呼兰.德呼兰》,是一首歌颂大自然的歌。 内容方面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东北民歌的内容常常是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和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它唱出了人民的痛苦和欢乐,记述了黑土地上的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和精神面貌。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而且还具有鲜明的阶级意识和强烈的阶级感情,爱与憎的倾向总是鲜明得毫不隐讳。旧社会,劳动人民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日寇的铁蹄践踏东北三省。那时黑土地上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悲惨的情景在东北民歌中体现着,如《煤黑子苦》就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表现了东北汉子对现实生活的强烈不满,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解放后广大劳动人民又创作出许多唱翻身,唱解放,歌唱领袖,歌唱共产党,歌唱自由幸福生活的歌曲。如:《新东北风》、《翻身五更》等。 在东北民歌中有许多歌曲是与生产劳动实践密切相关的,如节奏鲜明的劳动号子:《哈腰挂》、《拨粮包号子》、《打路基歌》等,有的直接反映劳动的场面、劳动的情景、劳动的心情,也反映广大劳动人民勤劳勇敢、不怕困难,充满人定胜天的必胜信念,如:《姐妹上场院》、《卖饺子》、《生产忙》、《气死龙王》等。也有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爱情及地方习俗的歌曲。如:《摇篮曲》、《瞧情郎》、《反对花》、《回娘家》等。 东北民歌,孕育在这片黝黑的土地上,孕育在豪爽、乐观的东北人的血液里,它们把人们劳动中的苦与乐、生活里的喜与悲,把民俗、情趣、青山、秀水,把小伙子、俊姑娘那份羞答答的爱用欢畅的、粗朴的、奔放的、柔婉的腔调唱出,织出了一幅幅色彩浓烈独具地方风味的民俗画面。新货郎、瞧情郎、乌苏里船歌等,每一首歌里都散发着黑土地上的玉米香,每一句歌词里都透出东北人的豪气。 调式方面 东北民歌以小调为主,以宫徵调式为多,也有商羽调式。 如:《东北风》、《放风筝》、《翻身五更》、《庆新年》、《小看戏》、《回娘家》、《摇篮曲》等均为徵调式,《丢戒指》、《卖饺子》、《秀云肩》、《小拜年》等均为宫调式;《茉莉花之二》、《正对花》等为商羽调式。东北民歌总体上给人以明朗、活泼的感受。 旋律方面 东北民歌的曲首往往是同音反复、或使用重复的表现手法,二者也常常叠用,继而用“加花”或“放宽”或“紧缩”等手法。 东北民歌在旋法上常出现四度旋律音程的同时,更突出使用小三度音程,旋律性较强,节奏规整。人民很善于运用音乐的表现因素,短小简练的手法,创造出鲜明、准确而生动的音乐形象,表现深刻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东北民歌旋律清新明朗,节奏规整,接近自然语言形态,多采用2/4拍,形象准确生动,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在表现手法上还有这几个突出的特点: ①运用四季、五更、十二月等来取缀多段唱词,形成分解歌的形式。例如《正对花》、《反对花》、《翻身五更》,以此表现出人民较高的创作才能及艺术性。 ②衬字衬词的使用是东北民歌的特点,如:《小看戏》表现出东北人特有的诙谐、风趣。 ③舌尖颤音贯穿全曲,加上模仿锣鼓声所使用的衬词,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东北民歌“活”“俏”“浪”“逗”的特点以及高超的演唱技巧。如《正对花》。 有时歌词中方言的运用,更突出了东北的地域特征,听起来让人有亲切感。 艺术价值 东北民歌表达了东北人民勇敢的精神、勤劳的作风及火热的情怀。它凝聚着东北人民的智慧,是关东人民的杰作,东北民歌在我国的民间歌曲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东北民歌深受人们的喜爱 东北民歌王郭颂继承丰富和发展了东北民间音乐,赋予它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新的生命。同时,他又通过自己独具特色的演唱,把东北民歌和具有东北地域风情的创作歌曲介绍给了全中国乃至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使东北地区的音乐在中国和世界音乐园地里更为光彩夺目。 2、东北民歌促进了“二人转”及东北大秧歌的发展 传统音乐的五大类(即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从来都是互相影响和吸收,互相丰富互相促进的关系。但从基本的方面看,民歌又是其他各种音乐的基础。东北民歌也影响促进了东北的二人转、东北大秧歌。两者都从民歌中吸取材料。 3、经典器乐曲源于东北民歌 独奏曲《赛马》与《江河水》20世纪60年代初问世以来,风靡全国,轰动海外,成为我国二胡的经典曲目。其中《江河水》这首乐曲是黄海怀将同名的东北民歌《江河水》移植改编为二胡独奏曲,该曲悲愤的旋律如泣如诉,催人泪下。在1965年拍摄的电影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以一盲公卖孙女的悲惨场面,配以二胡独奏曲《江河水》的悲愤旋律,深刻地表现了旧社会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此曲和《赛马》直到今天,仍然盛传不衰。而《江河水》已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之中。又有许多演奏家将东北民歌《摇篮曲》、《回娘家》、《月牙五更》、《瞧情郎》分别改编为小提琴曲、唢呐独奏、板胡曲及爵士乐等,让人耳目一新。随着现代化的电声乐队的发展,东北民歌又有新的演绎,为东北民歌注入了新的生机。 4、东北民歌的精髓滋润艺术家的创作 八十年代创作的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王德词刘锡津曲)描绘了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塑造了北方人纯洁、崇高的精神境界,旋律宽广而婉转。《十五的月亮》(石祥词、铁源曲)赞颂了军人及军人的妻子为祖国守边防,甘于奉献的精神,旋律优美而细腻。还有《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想给边防军写封信》、《辽河水从我家门前走》这些歌曲,一问世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广为传唱,家喻户晓,如今已成为经典之作,久唱不衰。细细品味,旋律中都吸收了东北小调的味儿。这些艺术家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也许是有意的,也许是无意的,但是,这种艺术精髓已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在黑土地上成长起来的艺术家们的创作。 新时代,《大辽河》、《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过河》、《家在东北》这些创作歌曲唱遍大江南北,也无不吸收了东北民歌的精髓。 由沈阳歌舞团创作、演出的大型舞蹈系列剧《月牙五更》是曾获得文化部颁发的“文华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舞蹈艺术精品。它以东北民间广为流行的同名民歌《月牙五更》为主旋律,并以鲜明的关东舞蹈风格,描绘了关东大地人民群众世世代代拼搏向上的生存意识,构成了一幅幅多彩、情趣盎然、美丽纯情的生活画卷。该舞剧曾在中南海演出,并先后在上海艺术节、杭州艺术周、香港“神州艺术节”等艺术盛事上演出,受到国内外舞蹈艺术家的高度评价。再一次展示了关东人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风貌。

火之舞管乐合奏视频 火舞管弦乐火之舞管乐合奏视频 火舞管弦乐


本文为大家介绍东北民歌相关音乐基础知识。 东北民歌是指流传于东北三省汉族小调的统称,它的歌词是东北人民生活语言的诗化。由于地理、语言、生活习性养就了东北人豪爽的气质,在民歌中往往得以充分体现。东北民歌中有些曲调是受地方戏二人转唱腔的影响,所以显得非常富有地方色彩,生动活泼,反映了劳动人民开朗的性格和丰富的生活情趣。东北民歌的特点一般音调比较高亢嘹亮,旋律宽广,气韵悠长,声音运用上也比较刚直。《东北风》、《月牙五更》、《摇篮曲》及《小拜年》已成为具有东北代表性的民歌,久唱不衰,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北民歌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及魅力。 东北民歌可分为三大类:山歌、歌舞曲、萨满调 山歌 山歌又分“长调、“短调”,“长调”高亢刚健,节拍自由;“短调”曲调平稳,节奏规整。 歌舞曲 歌舞曲大多为一领众和形式。 萨满调 萨满调是为请神、跳神、祭祖、葬礼时唱的歌,曲调吟诵式,多为领和。鄂伦春民歌为五声音阶。以宫调式、羽调式居多。他们最喜爱的民歌有《额呼兰.德呼兰》,是一首歌颂大自然的歌。 内容方面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东北民歌的内容常常是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和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它唱出了人民的痛苦和欢乐,记述了黑土地上的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和精神面貌。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而且还具有鲜明的阶级意识和强烈的阶级感情,爱与憎的倾向总是鲜明得毫不隐讳。旧社会,劳动人民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日寇的铁蹄践踏东北三省。那时黑土地上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悲惨的情景在东北民歌中体现着,如《煤黑子苦》就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表现了东北汉子对现实生活的强烈不满,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解放后广大劳动人民又创作出许多唱翻身,唱解放,歌唱领袖,歌唱共产党,歌唱自由幸福生活的歌曲。如:《新东北风》、《翻身五更》等。 在东北民歌中有许多歌曲是与生产劳动实践密切相关的,如节奏鲜明的劳动号子:《哈腰挂》、《拨粮包号子》、《打路基歌》等,有的直接反映劳动的场面、劳动的情景、劳动的心情,也反映广大劳动人民勤劳勇敢、不怕困难,充满人定胜天的必胜信念,如:《姐妹上场院》、《卖饺子》、《生产忙》、《气死龙王》等。也有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爱情及地方习俗的歌曲。如:《摇篮曲》、《瞧情郎》、《反对花》、《回娘家》等。 东北民歌,孕育在这片黝黑的土地上,孕育在豪爽、乐观的东北人的血液里,它们把人们劳动中的苦与乐、生活里的喜与悲,把民俗、情趣、青山、秀水,把小伙子、俊姑娘那份羞答答的爱用欢畅的、粗朴的、奔放的、柔婉的腔调唱出,织出了一幅幅色彩浓烈独具地方风味的民俗画面。新货郎、瞧情郎、乌苏里船歌等,每一首歌里都散发着黑土地上的玉米香,每一句歌词里都透出东北人的豪气。 调式方面 东北民歌以小调为主,以宫徵调式为多,也有商羽调式。 如:《东北风》、《放风筝》、《翻身五更》、《庆新年》、《小看戏》、《回娘家》、《摇篮曲》等均为徵调式,《丢戒指》、《卖饺子》、《秀云肩》、《小拜年》等均为宫调式;《茉莉花之二》、《正对花》等为商羽调式。东北民歌总体上给人以明朗、活泼的感受。 旋律方面 东北民歌的曲首往往是同音反复、或使用重复的表现手法,二者也常常叠用,继而用“加花”或“放宽”或“紧缩”等手法。 东北民歌在旋法上常出现四度旋律音程的同时,更突出使用小三度音程,旋律性较强,节奏规整。人民很善于运用音乐的表现因素,短小简练的手法,创造出鲜明、准确而生动的音乐形象,表现深刻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东北民歌旋律清新明朗,节奏规整,接近自然语言形态,多采用2/4拍,形象准确生动,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在表现手法上还有这几个突出的特点: ①运用四季、五更、十二月等来取缀多段唱词,形成分解歌的形式。例如《正对花》、《反对花》、《翻身五更》,以此表现出人民较高的创作才能及艺术性。 ②衬字衬词的使用是东北民歌的特点,如:《小看戏》表现出东北人特有的诙谐、风趣。 ③舌尖颤音贯穿全曲,加上模仿锣鼓声所使用的衬词,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东北民歌“活”“俏”“浪”“逗”的特点以及高超的演唱技巧。如《正对花》。 有时歌词中方言的运用,更突出了东北的地域特征,听起来让人有亲切感。 艺术价值 东北民歌表达了东北人民勇敢的精神、勤劳的作风及火热的情怀。它凝聚着东北人民的智慧,是关东人民的杰作,东北民歌在我国的民间歌曲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东北民歌深受人们的喜爱 东北民歌王郭颂继承丰富和发展了东北民间音乐,赋予它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新的生命。同时,他又通过自己独具特色的演唱,把东北民歌和具有东北地域风情的创作歌曲介绍给了全中国乃至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使东北地区的音乐在中国和世界音乐园地里更为光彩夺目。 2、东北民歌促进了“二人转”及东北大秧歌的发展 传统音乐的五大类(即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从来都是互相影响和吸收,互相丰富互相促进的关系。但从基本的方面看,民歌又是其他各种音乐的基础。东北民歌也影响促进了东北的二人转、东北大秧歌。两者都从民歌中吸取材料。 3、经典器乐曲源于东北民歌 独奏曲《赛马》与《江河水》20世纪60年代初问世以来,风靡全国,轰动海外,成为我国二胡的经典曲目。其中《江河水》这首乐曲是黄海怀将同名的东北民歌《江河水》移植改编为二胡独奏曲,该曲悲愤的旋律如泣如诉,催人泪下。在1965年拍摄的电影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以一盲公卖孙女的悲惨场面,配以二胡独奏曲《江河水》的悲愤旋律,深刻地表现了旧社会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此曲和《赛马》直到今天,仍然盛传不衰。而《江河水》已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之中。又有许多演奏家将东北民歌《摇篮曲》、《回娘家》、《月牙五更》、《瞧情郎》分别改编为小提琴曲、唢呐独奏、板胡曲及爵士乐等,让人耳目一新。随着现代化的电声乐队的发展,东北民歌又有新的演绎,为东北民歌注入了新的生机。 4、东北民歌的精髓滋润艺术家的创作 八十年代创作的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王德词刘锡津曲)描绘了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塑造了北方人纯洁、崇高的精神境界,旋律宽广而婉转。《十五的月亮》(石祥词、铁源曲)赞颂了军人及军人的妻子为祖国守边防,甘于奉献的精神,旋律优美而细腻。还有《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想给边防军写封信》、《辽河水从我家门前走》这些歌曲,一问世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广为传唱,家喻户晓,如今已成为经典之作,久唱不衰。细细品味,旋律中都吸收了东北小调的味儿。这些艺术家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也许是有意的,也许是无意的,但是,这种艺术精髓已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在黑土地上成长起来的艺术家们的创作。 新时代,《大辽河》、《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过河》、《家在东北》这些创作歌曲唱遍大江南北,也无不吸收了东北民歌的精髓。 由沈阳歌舞团创作、演出的大型舞蹈系列剧《月牙五更》是曾获得文化部颁发的“文华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舞蹈艺术精品。它以东北民间广为流行的同名民歌《月牙五更》为主旋律,并以鲜明的关东舞蹈风格,描绘了关东大地人民群众世世代代拼搏向上的生存意识,构成了一幅幅多彩、情趣盎然、美丽纯情的生活画卷。该舞剧曾在中南海演出,并先后在上海艺术节、杭州艺术周、香港“神州艺术节”等艺术盛事上演出,受到国内外舞蹈艺术家的高度评价。再一次展示了关东人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风貌。

七年级下册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从2003年春季起在全国大部分教材规划实验区试用。与七年级上册教科书相同,七年级下册教科书也包含6个单元的内容, 每单元设一个相对独立的人文主题,围绕主题选取具体的教学材料。参照课程标准七至九年级的具体要求,设计了唱歌、音乐欣赏、学吹竖笛、配乐诗朗诵、音乐故事、音乐情景剧、音乐游戏等栏目,其中音乐故事、音乐情景剧、音乐游戏是新增加的栏目。这些教学栏目的安排遵循课程目标中的“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等过程与方法,为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与活动开辟了多重渠道和窗口。

第一单元 春之声

一、编写意图

这个单元的内容设计与学校春季开学这样一种特定时段密切相关。目的在于,以“春之声”这一主题为出发点,通过让学生聆听、演唱、演奏描绘春天的音乐作品,使他们体验并感受音乐与大自然、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作品独特的魅力,加深对音乐学科价值的认识。内容安排上,首先选取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节选)作为学生朗读的文字材料,并为之配上背景音乐(门德尔松的钢琴小品《春之歌》),将学生带人春天美好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春天的美好情感。接下来安排的唱歌曲目为莫扎特的抒情歌曲《渴望春天》,突出春天的诗意,并与学生的春游活动相关联;欣赏曲目选取了中国作品《新疆之春》(小提琴独奏)《春晓》(独唱)《春节序曲》(合奏),外国作品选取了《春天奏鸣曲》(小提琴独奏);最后选取20世纪初著名的学堂乐歌《春游》(李叔同词曲)作为学生填词和器乐演奏的内容。

由于表现春天题材的音乐作品非常多,在材料筛选上,既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选取与他们生活相关的作品;也注意了不同作品在课堂教学时对学生情绪的调节作用。此外,教材中有意识地将地理、历史、古诗词、民间习俗等相关内容加以渗透,以丰富学生的综合知识层面,同时也有助于开发音乐材料的人 文价值。

二、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为“配乐诗朗诵”和“唱歌”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学吹竖笛”与“音乐活动”。

第一课时可以按教科书的顺序,先进行“配乐诗朗诵”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先安排“唱歌”。两种安排都可以起到比较好的导入作用,能够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第二课时应当注意区分“欣赏”曲目的不同情绪、不同表现方式以及暗含其中的音乐基本要素:《新疆之春》是奔放欢快、载歌载舞的器乐独奏曲,切分节奏、装饰音的运用具有典型的新疆风格;《春晓》为古朴、深幽、令人回味的抒情歌曲,采用的是七声雅乐音阶;《春节序曲》为热闹欢腾背景下的秧歌舞蹈场面,双簧管迷人的音色在管弦乐队的陪衬下格外动人,同样运用切分节奏、装饰音,但采用的是汉族调式;贝多芬的小提琴与钢琴《春天奏鸣曲》中快速的音阶跑动使人感受到的旋律十分流畅清新,沐浴在春光下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练习中提及“和弦”概念;《春游》可以设计为用竖笛演奏、器乐合奏、演唱加竖笛或小乐队伴奏等多重形式。为《春游》填词练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索歌曲中词与曲之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为学生分析歌曲、了解歌曲写作的基本常识做铺垫。

第二单元 红旗飘飘

一、编写意图

本单元承接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祖国颂歌》的主题意义,旨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音乐材料上看,有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有歌剧《江姐》选曲、有管弦乐、有通俗歌曲、有合唱歌曲。虽然主题相对集中,但音乐表演形式各异,如《绣红旗》为女生齐唱;《红旗颂》为管弦乐合奏;《红旗飘飘》为独唱;《国旗颂》为合唱。从音乐与相关文化的渗透上看,本单元也做了较为细致的处理。比如,“音乐故事”介绍了国歌产生的背景以及词曲作者田汉、聂耳在强烈的爱国情感召之下的创作激情,这与20世纪上半叶“抗战”前夕的历史紧密关联;与《红旗颂》同时呈现的配图是当代美术史上具有重要思想意义的著名油画《开国大典》 (董希文作),与视觉艺术相结合,同时也从音乐、美术的角度讲述着历史,提示学生关注音乐所具有的文化传承价值;《红旗飘飘》是2000年中国奥运代表团壮行的歌曲,所配插图为中国第一位奥运冠军许海峰的照片,将体育与音乐相关联,等等。从时间上看,进行到本单元教学时大约在4月初的“清明”前后,与学校组织的祭扫革命先烈陵园等活动在教育内容上比较贴近。

二、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为“唱歌”和“创编”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音乐活动”。

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国歌》,对《国歌》比较熟悉。本单元既帮助学生复习以前学习的《国歌》内容,同时对演唱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掌握弱起起唱、三连音等特性节奏,还要求学生“准确地背唱《国歌》”。《绣红旗》可以设计为歌表演的教学形式,学生可以分角色表演江姐和她的战友们在狱中庆祝新中国诞生的情景。《红旗飘飘》可让学生分组表演奥运会时的情景,可以是代表团人场式,或者是颁奖升旗等情节。欣赏《国旗颂》时可让学生结合乐谱注意倾听第二声部。结合观看开国大典时的历史盛况的录像,感受《红旗颂》的辉煌气势。

第三单元 华夏古韵

一、编写意图

这一单元是为深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音乐成就,培养其热爱民族音乐而设立的。这一单元与八年级上册的《八音之乐》是姐妹篇,都是中华母语音乐文化教育的具体材料。设置的栏目中,在介绍春秋时期伯牙、子期的知音故事时,欣赏古琴曲《流水》。唐代大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作为歌词谱写的歌曲《阳关三叠》旋律古朴苍劲,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安排“音乐情景剧”栏目,目的在于让学生亲身体验阳关送别的情景,以便更好地感受音乐。这是在教学一线收集到的教学案例,可操作性较强,易于调节课堂气氛。为了不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同时也为了以后的教材内容不过多地重复,我们没有不现实地追求中国古代音乐史的“完整性”,而是撷取了“几朵小花”,由点及面地对中国古代音乐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

二、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可安排“音乐故事”和“欣赏”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唱歌”和“音乐情景剧”。

在这个单元里,以“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为开端,拉开了中国古代“人与音乐”的神秘面纱。随后出现的《阳关三叠》《楚商》《秦王破阵乐》等或揭示了华夏古韵中音乐与诗歌、舞蹈紧密结合的特征,或展示了古代雄浑古朴的乐风。在教学时,教师应对不同材料进行细致分析,合理编排课堂教学环节。

第四单元 神州大地(2)——江河万古流

一、编写意图

从形式上看,这个单元是七年级上册中第四单元“神州大 地(1)——辽阔的草原”的延续,在具体内容上选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赞颂祖国大江大河的音乐作品,如《长江之歌》《黄河船夫曲》《乌苏里船歌》《塔里木河》等。在这个单元里,不仅突出了江河的自然美,而且还更加强调孕育中华民族七千年文明史的长江、黄河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比如,《江河万古 流》中有“天下兴亡多少事,莽莽我神州。中华自有雄魂在,江河万古流”等诗句,《保卫黄河》中的“黄河”象征着中华民族。很自然地,本单元可以和地理知识相互贯通。在音乐知识方面,对旋律、曲式结构、散板、切分节奏等提出了要求,安排了一个综合性练习,帮助学生及时总结学习内容。

二、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3课时。第一课时可安排“唱歌”或“欣赏”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和各种旨在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活动,第三课时可安排欣赏和器乐合奏等内容。

从材料上看,本单元所包含的歌颂祖国江河的音乐作品易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时有助于学生自由展开联想,认识到音乐的抒情性、描绘性特征。从学科知识上看,本单元包含民歌知识、歌曲结构手法、演奏演唱形式等。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搜集大量有关的文字、图片、录音、影碟等资料,在课堂教学时相互分享。

第五单元 “环球之旅(2)——欧洲漫游”

一、编写意图

这个单元是七年级上册中第五单元“环球之旅(1)——亚洲之声”的延续,也是将视觉相对集中在具有代表性的欧洲民族、民间音乐上,以充分发掘教学材料的新鲜度。在本套教 科书中,这样的栏目大都按课程标准中的这个原则取材。欧洲专业音乐创作(尤其是自巴洛克时期以来至晚期浪漫派之间的 音乐)是传统教材的最主要内容(有时甚至是外国音乐部分的唯一内容),但本套教科书打破了旧学科的这一壁垒,将这部分材料有机地化合在若干人文主题单元里。如《四季》(维瓦尔第)《春天奏鸣曲》(贝多芬)《伏尔塔瓦河》(斯美塔那)《动物狂欢节》(圣一桑)等等已经在本套教材前几册中出现过。此外,在后面几册教科书中还将涉及音乐家肖像、西洋乐器博览、西洋音乐发展脉络等单元主题,进一步有效介绍这方面的材料。这个单元的特色栏目是“音乐游戏”。借助游戏,引导学生将欧洲有关国家的地理、美术、舞蹈、建筑等内容围绕音乐加以整合,有利于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二、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3课时。各课时内容安排可灵活掌握。可以以地理位置为线索展开,也可以从音乐形式人手,也可以从不同的文化特征入手。教科书中选编了一些图片分别代 表一些国家最有特色的人或物,应予以重视。

第六单元 银屏之歌

一、编写意图

这个单元中的内容限定在中外影视音乐上。既有影视主题歌、插曲,也有器乐音乐。从选材的角度看,有较大的难度。这不仅是因为可供选择的材料比较丰富、多样,人们的喜好程度与掌握材料的范围也不可避免地会影响着对这部分内容的认识。我们力求从音乐与影视这两种姊妹艺术的结合点出发,将音乐与影视不同的结合方式呈现给学生,同时也力求突出音乐自身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力。比如,我们选取了根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有助于学生在了解剧情的基础上对电视音乐的价值体现有一个初步印象,使学生获得立体的艺术享受。《我心依旧》、《辛德勒的名单》主题音乐、《卧虎藏龙》等是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音乐,其中的音乐由大提琴家马友友、小提琴家帕尔曼演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由于影视音乐的特殊性,它的画面被美术编辑作为整体设计的一部分移植了进来,有较好的视觉效果。

二、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3课时。第一课时可安排“唱歌”,第二课时为“欣赏”和一些参与性音乐活动,第三课时可安排欣赏和情景剧表演等。在教学中应结合音乐体验引导学生总结影视音乐的不同类别(如主题歌、插曲、情节音乐、背景音乐等),并能够理解影视音乐的作用。

民族管弦乐器有哪些

问题一:民族管弦乐队的乐器都有哪些? 你问的是民族管弦乐啊

主要就分成四种吹、拉、弹、打声四类乐器结合的大型合奏形式

其中.吹管乐器基本用梆笛、曲笛、笙、唢呐;

拉弦乐器用高胡、二胡、革胡.低音草胡;

弹弦乐器用柳琴、琵琶、阮、扬琴等;

打击乐器主要采用各种鼓、锣、钹等。

民族管弦 *** 奏的主要鼎点是音色丰富,音域宽广,表现力强,具有民族的传统特色。

合奏音乐:通常指弹、吹管、拉弦、打声等诸种乐器按照不向声部的联合演奏形式。不同与民间,这种全部大型的乐器配置较少见。-般都是些较小的联合演奏形式。比如广东音乐,俗称“五架头”,最初是以二弦、提琴(近似板胡的中国民间乐器)、三弦、月琴、横箫(笛),二十年代后发展成以高胡、提琴、秦琴、椰胡、洞萧为主的五件乐器配合形式。再加江南丝竹,乐器配置最少从-竹(萧),一丝(二胡)二件乐器配合起,当然.江南丝竹也可以进行大乐队配置,演奏曲牌联缀的大型奏曲。

希望你能满意

问题二:民族管弦乐队由哪几种乐器组成?求求啦!! 拉弦乐器组:高胡 二胡 中胡 革胡 倍革胡 丁拨乐器组:柳琴 扬琴 琵琶 中阮 大阮 三弦 筝吹管乐器组:曲笛 梆笛 新笛 唢呐(高音、中音、低音) 笙(高音、中音、低音)打击乐器组:堂鼓 排鼓 碰铃 锣 云锣 吊镲 军鼓 木鱼

问题三:民族管弦乐是由哪些乐器组成? 和西方交响乐一样,也分为几个乐器组拉弦乐:二胡、中胡、大胡、板胡、高胡、大提琴和倍大提琴弹拨乐:琵琶、中阮、大阮、扬琴、古筝和三弦吹管乐:竹笛、唢呐、管子、笙、洞箫打击乐:锣、鼓、钹、磬、木琴、云锣和三角铁

问题四:中国民族乐器的乐器的分类 中国民族乐器大体分四大类:1、吹管乐器,有笛子,箫,巴乌,葫芦丝,唢呐等。主要用的是竹制或木制的。

2、弹拨乐器,有琵琶,古筝,古琴,扬琴,三弦,阮等。

3、打击乐器,有锣,钹,梆子,木鱼,鼓等

4、拉弦乐器,有二胡,板胡,马头琴等

中国的“吹、打、弹、拉”四大类乐器,其中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唢呐经典曲目《百鸟朝凤》,二胡经典曲目《二泉映月》。

传统的乐种有打击乐合奏,吹管乐合奏,四线月合奏,丝竹乐合奏,丝竹锣鼓乐合奏。你可以查阅《中国音乐词典》,进行学习和研究。

笛子:吹管乐器,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中空成内膛,外呈圆柱形,在管身上开有1个吹孔、1个膜孔、6个音孔、2个基音孔和2个助音孔。经典曲目《姑苏行》,《喜相逢》,《牧民新歌》

二胡:二胡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之一,经典曲目:《赛马》、《江河水》、《听松》、《二泉映月》、《寒春风曲》

3、鼓:鼓是一种打击乐器,在坚固的且一般为圆桶形的鼓身的一面或双面蒙上一块拉紧的膜。鼓可以用手或鼓杵敲击出声。京韵大鼓,绛州鼓乐,凤阳花鼓。

4、古筝是中国民族传统乐器中的筝乐器,属于弹拨乐器,经典曲目《渔舟唱晚》、《高山流水》

问题五:少数民族有哪些乐器 笙:汉族

马头琴 马头琴,蒙古人称之为莫琳胡儿,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

葫芦丝、巴乌都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

葫芦箫 三弦源于古时的弦鼗

冬不拉

哈萨克弹奏乐器,主要有冬不拉,谢勒铁尔,萨孜,节特根和皮克利等.

独龙琴,口弦,葫芦丝,龙头琴,马头琴,老弦,十二木卡姆,必汪,火不思,拉布普,嘉令,萨巴依。

问题六:民族管弦乐器分为几类?请举出几件乐器及著名乐曲。 民族管弦乐器分为吹管乐器、弓弦乐器、弹拨乐器。吹管乐器有:笛子、箫、唢呐、笙、管子、巴乌、葫芦丝等。弓弦乐器有二胡、板胡、高胡、京胡、马头琴等。弹拨乐器有琵琶、古筝、古琴、扬琴等。著名乐曲:笛子曲姑苏行、鹧鸪飞、牧民新歌等,唢呐曲百鸟朝凤等,二胡曲二泉映月、空山鸟语等,琵琶曲十面埋伏、阳春白雪等,古筝曲渔舟唱晚等,古琴曲流水等。

问题七:什么是民族管弦乐 二千多年以前,中国已有很多的乐器:钟、磬、鼓、埙、铃等等,到了周代(约公元前1066――公元前771)和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发展到了八十多种。秦(公元前221――

公元前206)、汉(公元前206――公元前23)、三国(公元220――公元280)、晋(公元317――公元412)、南北朝(公元420――公元581)、隋唐期间(公元581――公元907),由于各族人民频繁的交流,又增加了横吹(现在的笛)、羌笛(现在的箫)、曲项琵琶(今琵琶的前身)、筚(现在的管子)、铜鼓、腰鼓、羯鼓等等,这些都成为现代民族乐器中的重要乐器。五代(公元907――公元979)、宋(公元960――公元1279)、元(公元1279――公元1368)、明(公元1368――公元1644)、清时期(公元1644――公元1911),由于民间文艺的兴起又出现了打击乐器:云锣、八角鼓、点鼓、小木鱼、梆子,吹奏乐器:唢呐,弹拔乐器:三弦、扬琴,拉弦乐器:二胡、板胡、京胡、坠胡等等。乐器更为齐全。

到了20世纪初,民间陆续还有新的乐器出现,如:喉管、粤胡、书鼓、简板、脚踏梆子,梨花片等等。

建国以来,由于民族音乐事业的蓬勃发展,大批久已不用的乐器如:方响,箜篌又重新回到民族乐队中来。为了适应新型民族乐队的需要,有关单位又研制出一批中音、低音乐器(如革胡)和定音的打击乐器。同乐器一样,中国的器乐合奏在古代也很发达。在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乐队是汉代(公元前206――公元前23)的鼓吹乐,和唐代(公元618――公元907)的燕乐乐队。鼓吹乐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善于演奏粗犷豪放的音乐,而燕乐乐队是以丝竹细乐,善于演奏细腻文雅的音乐。宋代(公元960――公元1279)起由于商品经济的发达,市民阶层的大量存在,深受市民爱戴的戏曲和曲艺都有了自己的伴奏乐队。明代(公元1368――公元1644),民间又有了婚丧喜庆,迎神赛会的吹打音乐。另外纯乐队的形成,也是经历了清唱到纯乐器演奏这样的一个历程。如:广东(中国南方)音乐,出自粤剧,福建(中国东南方)南音,出自古老的南田,潮州(中国南方)苏锣鼓,出自潮汕一带的汉剧等等。在中国绚丽多彩的民间乐器中,兄弟民族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演奏《十二木卡姆》的西北乐队,用各种芦笙组成的西南芦笙乐队以及用马头琴、四胡、三弦等组成的北方乐队等等,这些乐队的形式也被各地乐队所采用。建国以来随着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陆续建立了一些新型的民族乐队,这些乐队体现了历史上保留下来的优良传统,具有鲜明的音响、音色的独特性和施展民族风格演技的可能性,它的优势已十分明显,新型民族乐队与古代民间乐队一样,继续发挥重要和良好的作用。它已经以崭新的姿态步入世界舞台。

问题八:中国民族管弦乐器有哪些?(越多越好,名称带图画)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中国即出现了乐器的分类法,这是世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法,标明了当时乐器发展的状况。经过数千年的展:中国的乐器大大丰富了,形成了各类形制、应用不同演奏方法、可形成不同声部的乐器。其中包括弹拨乐器、吹管乐器、弓弦乐器和打击乐器。第一类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原则进行第二和第三层次的划分。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形制就是在这些乐器的基础上形成的。在中国各地流传有许多类型的器乐合奏音乐。每―种合奏音乐用一种特殊的乐队编制,形成了不同的乐队。不同的乐队编制又是区分不同器乐合奏的重要的依据。根据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国民间器乐合奏可划分成五大类别,即弦索乐、丝竹乐、鼓吹乐、吹打乐和打击乐。

问题九:中国民族管弦乐队中得乐器分为几组 1、吹奏乐器组

2、拉弦乐器组

3、弹拨乐器组

4、打击乐器组

记住四个关键字:吹、拉、弹、打。

问题十:中国民族乐队由哪几个乐器组构成 由四个乐器组构成:

吹奏乐:(如果没有埙的话,也可以叫做管乐组)包括唢呐、竹笛、笙。有时也有埙、箫、管子等;

弹拨乐:包括琵琶、扬琴、三弦、阮。有时也有古筝、柳琴、月琴等;

打击乐:包括鼓、锣、镲、梆子、木鱼等;

弓弦乐:包括板胡、二胡、中胡、革胡。有时也有高胡等;

另外根据需要,还可以有一些特色乐器,如古琴(七弦琴)、箜篌、排鼓、云锣、坠胡等;甚至一些少数民族的乐器等等。

小型管乐合奏曲谱都有哪些

有以下这些:适合业余小型管乐队的简谱《茉莉花》;管乐总谱+分谱《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管乐总谱+分谱(MP3) amazing grace 奇异恩典 .八木泽教司 .W130;《加勒比海盗:黑珍珠的诅咒》 交响乐总谱+分谱 MP3 S22;管乐总谱+分谱+MP3 瑶族舞曲 W135;管弦乐总谱MP3 坂上之云 久石让 S17;管弦乐总谱+分谱 愤怒的小鸟 伦敦交响乐团版本 MP3 S18;《变形金刚》主题曲 1.5级管乐总谱分谱MP3乐谱 W133;Adele阿尔 rolling in the deep 管乐总谱分谱 MP3W137;管乐总谱+分谱 自由探戈 libertango W132;管乐3级总谱+分谱MP3《邓丽君管乐集》5首 邓丽君歌曲 W153;管乐总谱十分谱+MP3《月亮代表我的心》 W152;viva la vida 2级管乐总谱分谱MP3 W136;管弦乐总谱 久石让原版龙猫交响乐总谱 MP3 S20······

管弦乐动物狂欢节都包括哪些乐章?

《动物狂欢节》里包括的曲子:

《序奏及狮王的行进》;《公鸡和母鸡》;《野马》;《乌龟》;《大象》;《袋鼠》,《水族馆》;《长耳人》;《林中杜鹃》;《大鸟笼》;《钢琴家》;《化石》;《天鹅》;《终曲》。

拓展资料:

一、《动物狂欢节》简介:

此曲创作于西元1886年,并于1886年3月9日非公开初演,只有几位好友参与。圣桑只把这个作品当作平常和朋友交流所演奏的小作品,并没有把他当作正式的作品。除了《天鹅》以外,一生都没有公开其他数曲。直到1921年圣桑过世后,这部作品才被公开,而正式的公开初演要到1922年的2月25日。

二、背景:

此曲创作于西元1886年,并于1886年3月9日非公开初演,只有几位好友参与。圣桑只把这个作品当作平常和朋友交流所演奏的小作品,并没有把他当作正式的作品。除了《天鹅》以外,一生都没有公开其他数曲。直到1921年圣桑过世后,这部作品才被公开,而正式的公开初演要到1922年的2月25日。

三、管弦乐组曲介绍:

1、序奏和狮王的进行曲:由双钢琴的序奏开始,出现雄伟庄严的进行曲,表示狮子的登场;这只万兽之王,迈著堂皇的步伐,带领着动物们的行列。

2、公鸡和母鸡:母鸡用单簧管表示,公鸡则以最高音的钢琴表达。

3、野驴:由钢琴飞驰般的演奏,描写在辽阔的草原上,奔跑追逐的野驴。

4、乌龟:这一段音乐是取用作曲家奥芬巴赫的「地狱中的奥菲欧」序曲中的一段,活泼快速的康康舞旋律;在此曲中,慢吞吞地演奏出来,跟前段恰成鲜明的对比。

5、大象:在钢琴的圆舞曲节奏后,低音提琴奏出柏辽兹所作“浮士德的天谴”中,妖精之舞的旋律以及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中的诙谐曲。这些轻快的音乐,圣桑却将它拿来描写大象笨拙的步伐,与滑稽可笑的舞步。

6、袋鼠:袋鼠以长而健的后腿,踢著地面向前跳跃行进。袋鼠那出奇地长且大的尾巴,也能帮助其跳跃平衡的动作。圣桑用两合钢琴交替奏出的装饰的乐句,描述袋鼠轻快的动作。

7、水族馆:由钢琴弹奏出轻缓的琶音,有如玻璃水族箱里头清水的波动,长笛与弦乐,奏出安详的旋律,描述在水中悠游的鱼。

8、长耳人:由第一和第二小提琴,交互奏出特别的乐句,像是一头驴头人身的怪物嘶叫的声音。

9、林中杜鹃:钢琴的和弦表现幽静的森林,模仿杜鹃的单簧管反覆的奏出两个单音一咕!咕!

10、大鸟笼:由弦乐器的颤音来表示鸟儿振翅飞翔的声音,长笛主奏表达小鸟飞跃的情景;钢琴则模仿鸟笼中小鸟的鸟叫声。

11、钢琴家:这真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动物」,曲中反覆弹奏哈农的练习曲,讽刺钢琴学生不断苦练单调乏味的音阶,多可怜。

12、化石:木琴跟管弦乐合奏出圣桑自作「骷髅之舞」中,骷髅们跳舞的旋律。

13、天鹅:由钢琴的琶音伴奏,表示清澄的湖水,接看大提琴奏出美丽迷人的旋律,描述天鹅以高贵优雅、安详地浮游的情形。

14、终曲:这是最后所有动物一起活跃热闹的大团圆场面。最后汇集成欢乐的气氛,在灿烂欢愉的高潮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