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征程5发布,地平线打开自动驾驶芯片新格局 首先,花一分钟我们来了解一下征程5系列芯片的8个亮点: 地平线自动驾

征程5发布,地平线打开自动驾驶芯片新格局

首先,花一分钟我们来了解一下征程5系列芯片的8个亮点:

地平线自动驾驶 地平线自动驾驶负责人地平线自动驾驶 地平线自动驾驶负责人


-征程5是业界第一款集成自动驾驶和智能交互于一体的全场景整车智能中央计算芯片;

-征程5单颗芯片 AI 算力最高可达128 TOPS,支持16路摄像头感知计算;

-征程5是国内首颗获得ASIL-B Ready产品认证的车规级智能芯片;

-征程5拥有业界最低延迟输出,8M单目前视感知结构化输出延迟小于60毫秒;

-基于征程5打造整车智能平台,AI算力最高可达1024TOPS, 允许48路摄像头接入;

-地平线打造了开源实时车载操作系统TogetherOS,兼容包括征程在内的主流芯片平台及主流操作系统;

-征程5自研处理器技术基于BPU贝叶斯架构打造,其计算性能可达到1283FPS;

-全场景整车智能解决方案Horizon Matrix SuperDrive,实现城区繁忙路况的自动驾驶。

7月29日,地平线召开创立6年以来规模最大的发布会,正式发布了预热已久的征程5系列芯片。从芯片的算力来看,其性能将超越特斯拉FSD芯片。据介绍,征程5单颗芯片可提供最高128TOPS的AI算力,支持16路摄像头感知计算,毫米级协同,支持自动驾驶所需要的多传感融合、预测和规划控制等需求。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整个半导体领域规模最复杂、最具挑战性的一款芯片。

对于地平线而言,随着征程5的系列芯片的推出,它已经构建了面向L2至L4的完整芯片产品与方案布局。从整个市场来看,在 汽车 芯片战场上,已经聚集了高通(Qualcomm)、华为、特斯拉等成名大厂,英伟达和Mobileye也被公认业界两大芯片巨头,目前他们还头顶“独角兽”光环的地平线,颇有“彼可取而代也”的霸气。在发布会当天,几乎国内车企的半边天都纷纷来为这场发布会站台,这无疑是 汽车 产业链中国本土品牌崛起的重要时刻。

更为重要的是,该芯片可满足车企级别自动驾驶的量产需求。从发布会的介绍来看,地平线征程5系列芯片已经收获包括上汽、长城、长安、比亚迪、江汽、理想、哪吒、东风岚图等八家车企的首发合作意向。

当然,地平线的生态战略不止是“攒局”,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表示,我们坚持始终定位Tier2,不做量产硬件,不做软件捆绑,不做封闭的打包方案,我们将以“全维利他”的思维为智能 汽车 产业释放源头活水,助力产业同频共振、协同发展。

当然,在地平线获得合作伙伴认可的背后是扎实的技术储备。去年,地平线成为首个通过 TüVISO 26262 功能安全流程认证的中国 AI 芯片公司。今年7月,征程5又通过SGS-TüV ISO 26262 ASIL-B 功能安全产品认证,并获得 ASIL-B Ready 功能安全产品认证。据了解,征程5芯片按照ASIL B(D)的标准打造,应用满足 汽车 行业最高安全级别ASIL D要求。

此外,地平线还发布了基于seL4安全微内核架构的实时车载操作系统TogetherOS。TogetherOS 采用安全微内核进行开发,TogetherOS 可覆盖自动驾驶、智能交互、智能网联、智能车控等车载应用场景。基于高度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的 OS 架构,它可支持小核简单和多核复杂的应用场景。

余凯表示,Together OS将是与伙伴一起打造的安全、实时、开放、开源的操作系统,它不应该跟钱有关,而应该是公共基础设施。余凯还同时公布了TogetherOS的首批生态合作伙伴,包括AutoCore、斑马智行、长安 汽车 、长城 汽车 、江汽集团、上汽集团、雄狮 科技 等。地平线此次的产品发布以及在生态版图上的扩张,为其增加了一分进入决赛角斗的机会。

在这一系列动作背后,是地平线想要握住“ 汽车 百年变革机遇”之心。PC时代的英特尔,移动时代的高通,人工智能时代,那个支撑起整个行业芯片公司,有没有可能是中国公司呢?聚焦到智能电动 汽车 行业,这很有可能是未来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产业赛道。

最近三年,地平线以每年一款芯片的节奏推出新产品,一时收获风光无数,不过撇去漂浮的荣誉,AI芯片领域正处在一个全新且激烈的竞争之中。如何在激烈的包围中占领更多的市场,并持续保持竞争优势是地平线必须思考的问题。在当下国内 汽车 行业,我们需要这样一家芯片公司,而地平线则需要更多的同行伙伴。

地平线来了,领航辅助驾驶壁垒破了

高速领航辅助,高速环路上车辆自主驾驶、变道、避让、进出匝道的智能驾驶方案。

刚刚迎来一个新玩家,还是软硬结合 的那种。

而且,这次的玩家有点特别,不是Momenta、毫末智行这样的自动驾驶“软件”公司,也不是特斯拉、小鹏之类的主机厂,而是以AI芯片起家的 地平线 。

一向以硬件能力著称的地平线,搞出来的高速NOA怎么样?

先来点基础的,车道保持,略微有点晃 (可能跟我坐在后排有关系) :

再看看主动变道超车:

限速范围内,超车果断。

障碍物躲闪,有大车经过,系统会主动远离:

上下匝道,以及多岔路选择决策也是必修课:

匝道时速保持在40公里以下,没有出现系统退出的情况。

整个过程中,运行都比较稳定,而且系统退出比较晚,从匝道下来一段时间之后,还能正常使用。

另外,这次体验的高速领航辅助,还处在最后的测试阶段,测试车是一辆2021款理想ONE,整个平台还未集成到车内,因此在体验上还有所欠缺。

其实早在2月份,地平线NOA已经有过一次媒体体验,但因为还在测试阶段,并未公开对外展示。

这一次,地平线NOA公开以示人,除了展示其AI算法能力,为主机厂打造一个样板间,更深远的意义是——

量产乘用车的智能驾驶方案,从算法到芯片,从软件到硬件,有了完全国产的可替代方案。

先说硬件配置。

地平线NOA方案,搭载3颗征程3自动驾驶芯片,综合算力为15TOPS,可支持行泊一体。

传感器方面,搭载6路周视ADAS行车摄像头,以及4路环视泊车摄像头,可以实现360度周视感知。

功能方面,地平线NOA目前可以实现L2+的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包括基本的跟车巡航、自动变道、自动进出匝道等能力,与特斯拉NOA、小鹏NGP等主流厂家基本无异。

据地平线披露,目前这套高速领航辅助方案,已经进入最后的测试阶段,到今年7月份,将会首发搭载上车,具体车型,目前还没有公布。

同时,预计年内有4家车企的多款车型搭载地平线NOA上市,更多定点车型也将于今年释放,届时将成为国内最多车型定点的NOA方案。

除了数量上的优势,地平线自研的NOA,与其他厂家相比,还有什么独特之处?

主要是2个方面:

首先是算法,从地平线的传感器方案也能看出,地平线的NOA,可以支持 纯视觉路线 。

不过,地平线也说,这套感知方案,车企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加装激光雷达,多传感器融合。

其次是散热方式,据地平线智能驾驶产品总经理 余轶南 介绍,不同于主流的液冷式散热,地平线NOA采用被动式散热,通过搭载一块散热片冷却CPU热量。

采取这种散热方式,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

首先是经济性,被动式散热的成本,远低于液冷散热。

更重要的考量,则是降低NOA量产上车的门槛,对燃油车来说 更友好 。

主流NOA采用液冷散热方式,主要是因为电动车动力电池也是采用液冷散热,搭载上车时,可以与之集成。

但对于燃油车来说,主流的NOA搭载上车,就需要进行单独的液冷散热设计,相较之下,被动式散热域控方案,就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至于更高阶的城区开放道路NOA功能,据 余轶南 透露,地平线基于征程5打造的城区自动驾驶原型方案,目前已经上车实测,预计到明年下半年,就会量产上车。

而这套领航辅助方案,之后将会持续升级,搭载算力更强大的征程5芯片。

对于地平线来说,自研NOA,有2个作用。

首先是打造一个样板间。

通过自研的NOA,向市场自证地平线有着从芯片到算法,从硬件到软件的一整套自动驾驶系统研发能力。

让主机厂看到,应用地平线的征程系列平台以及底层感知算法,最终的产品形态,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要实现这个目的,自研NOA是最好的选择。

其次也是对芯片迭代的反哺。

具体来讲,芯片与算法并非割裂的个体,芯片设计需要考虑算法的兼容,随着自动驾驶ODD的不断扩展,未来自动驾驶算法的复杂程度决定芯片的形态。

据余轶南介绍,地平线芯片迭代的思路,并非单纯的考虑硬件设计,而是从市场、技术、产品的角度,考虑未来自动驾驶算法需要什么样的硬件。

在对算法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芯片的迭代。

但是跳脱出地平线本身,这款基于征程系列的NOA,对行业来说有更深远的意义:

量产乘用车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从此有了软硬一体的国产可替代。

要理解这一层,就要对国内主流主机厂的自动驾驶方案进行梳理。

其一是以蔚来、极氪为代表,之前采用Mobileye从芯片到算法一体的黑盒模式。

这种模式的缺点在于,主机厂自研能力受限,自动驾驶功能的迭代演进,无法自己说了算,每向前一步,都会受到上游供应商极大的掣肘。

其二,就是像小鹏、百度、毫末智行这样的厂商,采用英伟达Orin系列或者高通芯片,并在这一基础上,自研算法。

相比于Mobileye的黑盒模式,英伟达方案的优势在于,厂商有更大的自研空间,算法不受别人限制。

但不管是哪种方案,都有一个问题:自动驾驶从软件到硬件,总有一部分抓在国外厂商手里,如果出现意外导致断供的情况,对主机厂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

地平线的方案,则是从软件到硬件的 完全国产化 ,完全打破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国外垄断状态。

另外,地平线的3种交付模式,也保证了主机厂的自主性:

地平线软硬一体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主机厂可以全盘采购,或者由地平线提供芯片和开发工具链,感知决策等上层算法,可以由车企完全自研。

再或者,车企采购芯片和感知算法,决策层面,车企部分自研。

也就是说,主机厂可以根据自身研发能力的现实状况,考虑最佳的合作模式。

就在发布自研NOA的同时,地平线最新量产的征程5,有了一个大进展:

征程5芯片,迎来首个官宣搭载的主机厂—— 比亚迪 。

地平线官方宣布,比亚迪与地平线已正式宣布达成定点合作,比亚迪将在其部分车型上搭载地平线自动驾驶芯片征程5。

按照计划,搭载地平线征程5的比亚迪车型最早将于2023年中上市。

这里也可以猜想一下,基于征程5,比亚迪会不会采用地平线的NOA方案呢?

不清楚,但有一点很清楚,智能驾驶这一块,比亚迪很着急,毕竟在电动化上,比亚迪已经做到了国内NO.1。

而现在,智能化上有了地平线这个“涡轮增压”,加速度瞬间就能上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