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大数据杀熟行为10月1日起明令禁止,这是种什么行为? 就是同样的服务或者酒店这些商品,老顾客看到的价格会比新

大数据杀熟行为10月1日起明令禁止,这是种什么行为?

就是同样的服务或者酒店这些商品,老顾客看到的价格会比新顾客看到的价格贵出许多的现象叫做大数据杀熟。特别是一些酒店外卖的软件,老用户的推荐首页价格都会更贵一点。

十一起禁止大数据杀熟行为 大数据杀熟法律规定十一起禁止大数据杀熟行为 大数据杀熟法律规定


大数据杀熟行为简单通俗的讲就是我信任你支持你但你却坑我,即同样的服务同样的产品,对于老客户看到的价格要比新用户看到的价格高出很多,这就是大数据杀熟行为,由于其存在复杂性和隐蔽性,维权举证确实存在困难,所以从根本上讲就是受伤的都是老顾客

明令禁止大数据杀熟行为,这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同一件商品,老顾客要比新客要贵几十甚至上百元,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

大数据杀熟行为10月1日起明令禁止,为啥会有“杀熟”?

文化和旅游部最新公布的《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因为人们在消费的过程当中,是很少考虑自己的消费行为的,而自己的信息在各大互联网平台上都存在,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因为他们利用大数据杀熟,用户习惯了这个平台,喜欢用这个平台,他们就觉得留住了这个用户,就不给了优惠。

大数据杀熟行为10月1日起明令禁止,有哪些APP杀熟杀的最厉害?

大数据杀熟行为10月1日起明令禁止,有哪些APP杀熟杀的最厉害?

杀熟最严重的就属京东和美团了,京东的杀熟一般的价格溢价5%左右,有实际图例表明,美团的杀熟溢价在3%左右,总之杀熟是很可耻的行为。

熟杀最厉害的当属购物类软件了,例如淘宝,京东等。大数据本身是个好东西,像短视频和搜索软件,会根据自己平时的喜好推送视频和文章。而购物类软件本身就是消费软件,利用大数据推送你可能喜好的商品,再给些折券,而人又抵不住诱惑,往往不知不觉中就买了各种各样并非必须的东西。

饿了么,携程,淘宝等杀熟杀的最厉害,我点餐被杀过,旅游被杀过,购物也被杀过,悲催啊。

大数据杀熟行为10月1日起明令禁止!怎么看自己是否被杀熟?

文化和旅游部最新公布的《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用两个软件对比。用不同身份注册两个账号,然后,根据软件价格对比就可以发现是否杀熟了。

要看自己有没有被杀熟,可以自己再开一个新账号,通过两个账号对比就知道。或者平常网购时,多与朋友亲人的搜索对比。

第一,在全网上比较价格,找同类型价格最低的相比较。第二,开通两个账户对同一商品进行价格比较。第三,将同一类型的商品在购物车中多放几个,哪个下降了买哪个,伪装成对价格敏感的客户。

我非常赞同这条禁令,大数据杀熟是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完全颠覆我们自己熟人便宜理念。

大数据杀熟行为10月1日起明令禁止,杀熟指的是什么?

杀熟指的是商家和平台对有经济能力和消费需求的老顾客实行价格欺诈和歧视的行为。同样的产品和服务,给老顾客的报价要高于新的消费者。

大数据杀熟行为10月1日起明令禁止,杀熟指的是软件系统对新客户的价格比对老客户的价格更加便宜,多熟客收费更多。

杀熟指的是系统经过大数据计算,将用户经常使用的APP中的价格调的比新人用户高。

文化和旅游部最新公布的《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大数据杀熟”行为10月1日起明令禁止,你有遭遇过大数据杀熟吗?

个人觉得日常生活中遭遇的这种事情还是比较多的,虽然我们没有这种意识,但是肯定是会被利用的,所以说还是要加强自己的防范意识

我遭遇过大数据杀熟,感觉这样的行为很不好,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应该禁止大数据杀熟。

遇到过,比如淘宝同样的商品,大号买比不常用的小号买要贵一点,虽然贵的不多,但是感觉挺恶心的。

我们平时经常遇到大数据杀熟,就比如在网上购买东西,前几天买的还会便宜一些,到后面去搜的时候就涨价了;还有购买的理财产品,前几次都可以买到的,但是后面再去看就没有了。

大数据杀熟行为10月1日起明令禁止,猜猜商家会做出怎样的应对?

个人觉得商家还是不会放弃这样的机会了,他们会变相的来试试这个方案,因为毕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嘛,面对金钱好像很多商家都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我猜商家只能放弃这种耍小聪明的手段,如果要赚钱就直接提高价钱了,因为他们也没有别的应对方式。

商家会以领券或者红包方式来吸引熟人消费,其实只是换了个形式而已,只能靠自己去发现其中的问题,防止被杀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