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的发展沿革 1993年,“雪龙”号第一次改造国家海洋局投入约三千万人民币。 1994、95年,“雪龙”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的发展沿革

1993年,“雪龙”号第一次改造国家海洋局投入约三千万人民币。

1994、95年,“雪龙”号第二次改造,再次投入了近三千万人民币。

2006年,“雪龙”号进行了大规模的彻底改造,前后投入了将近2亿多人民币。

2007年3月,“雪龙”号驶进上海浦西修船码头进行升级改造。通讯导航系统是船的“眼睛”。经过改造,“雪龙”号的通讯导航设备全部更新,摒弃了原有的指南针指引航向,采取激光路径指引航行。改造后的“雪龙”号成为世界上第一艘配有“宽带全球区域网络”(BGAN)系统的科考船。这种移动通讯系统可以实现每秒钟512K比特的上网速率。此外,改造后的“雪龙”号还安装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机舱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无人值班,船舶的主机、副机、锅炉及相关辅助设备全部可以在驾驶室内进行控制。耗资1亿多元的升级改造,使“雪龙”号船的内部布局更为合理,可以为科学家提供更为便利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2009年,船上的海洋科学考察设备也全部升级换代,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表面海水采集分析系统,这一系统应用在船上在中国还属首次,在国际上也只有美国等极少数国家使用。

雪龙号是中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该考察船的排水量为21025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极地考察船,也是中国第三代极地考察破冰船。由乌克兰赫尔松船厂完成建造,1993年中国以1750万美元低价从乌克兰购得。我国购进“雪龙号”后投资改造成极地考察船。

“雪龙号”非常耐寒,能以1.5节航速连续冲破1.2米厚的冰层(含0.2米雪),技术性能先进,属国际领先水平,也是我国进行极区科学考察的唯一的一艘功能齐全的破冰船。该船除了可搭载直升机外,还配有北极级定期自主水下载具。

“雪龙号”总长167.0米,型宽22.6米,型深13.5米,满载吃水:9.0米,满载排水量21025吨,最大航速为17.9节,续航力为12000海里,该船搭载主机一台、副机三台功率分别为132000千瓦和3800千瓦,载重量10225吨,抗风能力大于12级,破冰能力1.2米(另加0.5米积雪),核定船员为128人。

“雪龙号”从1994年10月首航南极一直服役至今。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是核动力吗?他的发电量有多大。

不是核,

参考数据

舰长

167.0米

舰宽 22.6米

型深 13.5米

吃水 9.0米

排水量 21025吨(满载)

编制人数 全船共7层,可乘载人员130人。

动力系统 主机13200千瓦*1台,副机880千瓦*3台

续航力

最大航速17.9节,续航力19000海里

航速 能以1.5节航速连续破冰1.2米(含0.2米雪)前行。

总吨位 14997吨

载重量 10225吨

我国的什么号考察船去北极考察

我国的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去北极考察。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是中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是全球第一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能够在1.5米厚冰环境中连续破冰航行,填补了中国在极地科考重大装备领域的空白。

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

雪龙2号是中国继向阳红10号、极地号和雪龙号之后的第4艘极地科考船,也是中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船长122.5米,型宽22.32米,吃水7.85米,排水量13996吨,航速12至15节。船上可搭载科考人员和船员共90人,续航力为2万海里,自持力在额定人员编制情况下可达60天。能全球无限航区航行。

雪龙号详细资料

极地科学考察船“雪龙”号由乌克兰赫尔松船厂于1993年3月建造完工,并经上海沪东船厂1995年二次大规模改装。“雪龙”船具有先进的导航、定位、自动驾驶系统,配备了先进的GMDSS通讯系统,完善的医疗设施和生活娱乐设施。船上设有大气、水文、生物、计算机数据处理中心、气象分析预报中心等一系列科学考察实验室,并配备了MK-3/WOCE-CTD及采水器、75KHZ 的ADCP和鱼探仪等海洋科学考察仪器,此外船上还装备了A型架、CTD绞车、 3000米水文绞车及两台6000米地质绞车,使之能承担多学科的海洋综合调查。 该船原设计为北极地区多用途运输船,具有较强的破冰能力。能以0.5节航速,连续冲破1.2米厚的冰层。船装可调式螺旋桨,航行时操作灵活,有利于破冰。用E级钢板制作的船体,即使在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气候条件下,也不会变性。 船上设有海洋物理、海洋化学、生物、气象和洁净实验室,面积有200平方米。还配有CTD自动采水系统(测量海水温度、深度、盐度)、ADCP(剖面海流计)、高分辨率卫星云图系统、EK5O0科学声纳系统等国际先进的大洋调查仪器设备,新建的水文资料采集室中,安装了可以用来探寻磷虾及其它极区水生动物的鱼探仪;可在走航时测定海水流速、方向的多谱勒海流计;另外还新建了大气取样室、数据处理中心、样品间、伸缩吊车等科研设施。 在驾驶室里安装了两套具有90年代先进水平的自动避碰雷达,它可在对面来船或出现冰山时,及时测出对方的航向、速度等,并且提示如何正确回避。 船上设立的气象中心,可以及时接收极区卫星云图等气象资料,为本船在气候极其恶劣又变化无常的极地海区航行时提供了安全保障。 船用航空技术设备,可供两架KA-32型直升飞机停放,着陆平台布置在艉楼甲板的中心线位置上,直升飞机可日夜起飞、着陆、停放。船上配备的航行雷达站,能对起飞的飞机进行监控,确保飞行安全。 此外,游泳池、健身房、图书馆,卡拉OK厅、医疗室、手术室、化验室等文娱、体育、卫生设施一应俱全,为乘船人员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经过改装,全船可载人数由过去设计的55人增至78人,现又增至130人。

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 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第38次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 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第38次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经历了什么事件?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在经历3天昼夜颠簸、顺利穿越西风带后,在南纬63度、东经172度的南大洋海域遇到首座冰山,进入浮冰区。

西风带位于南北纬40度至60度之间,从副热带高气压向副极地低气压散发出来的气流在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西风。在大约南纬45度至58度的纬度带上,因受气旋活动影响,这里风大浪高流急,行船危险系数较高,因此被称为“咆哮西风带”或“魔鬼西风带”。一个又一个气旋不断从这里生成,环绕着南极转动。

此前的气象预报显示,“雪龙”号在穿越西风带过程中先后受到东南和西南方向两个大气旋的威胁。据随船气象预报员李洁和秦听介绍,如果“雪龙”号直奔罗斯海西岸的恩科斯堡岛方向,会经过气旋中心,可能遭遇5米至9米的涌浪。因此,必须从两股自西向东快速移动的气旋间的“夹缝”中穿越突围,而这需要掌握好天气状况、航速、航向和穿行时机。

经过多次航线调整,“雪龙”号用15节(约每小时27.8公里)的航速向几乎正南的航向全速前行,以最短距离纵穿西风带。气旋躲过了,涌浪仍不小。强烈的颠簸让很多科考队员晕船,吃不下饭。

当地时间1日凌晨,“雪龙”号遭遇此次出征以来最大风浪,涌浪达4米左右,风力7级到8级,船身上下左右倾摆。房间里大行李箱在地板上来回“冲撞”,会议室的椅子连排倾倒。直到1日中午,“雪龙”号驶出西风带,科考队员的心情终于和风浪一起平静下来。

“雪龙”号从南纬63度、东经172度附近进入浮冰区后,船由清水工况转为冰区工况,启动“破冰模式”继续向着罗斯海恩科斯堡岛前进。

雪龙号科考船行驶过程中经过的三个海域

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雪龙号科考船是在2018年3月11日的时候进行了第32次综合调查,经过156天的调查时间,雪龙号科考船共经过了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三个海域。

雪龙号科考船是中国第3代极地破冰船和科学考察船,是在1993年3月25日完成建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