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研究冷战、冷战历史、后冷战时期的政治有什么比较好的参考书、教材或著作? 楼上列的书好多,没必要都看,你们

研究冷战、冷战历史、后冷战时期的政治有什么比较好的参考书、教材或著作?

楼上列的书好多,没必要都看,你们导师推荐的这两本都很好,牛可先生是国内卓有建树的冷战史和国际政治研究学者,他引进的书,自然是不错的。

《美国、俄国和冷战》是前些年出的,我看过,非常不错,作者是站在美国的立场上叙述的,代表了大多数西方学者的观点。《全球冷战:美苏对第三世界的干涉与当代世界的形成》获得了美国史学界最高奖项班克罗夫特奖,这本书刚引进国内,知道的人很少,而且这个奖大多数人也不知道有着多大的意义...我此前读过本书英文版。绝对是必读书目。强烈推荐!

冷战时期苏联是北极熊吗?

是的。

冷战时期苏联被称为北极熊。

截止1979年,苏军总兵力达365.8万人,拥有1398枚洲际弹道导弹,1028枚潜射弹道导弹,156架远程轰炸机,50000辆坦克,55000辆装甲战斗车辆,40700门火炮,大型水面舰艇248艘,作战飞机8479架。

1969年3月,在苏联的提议下,华约组织新成立了国防部长委员会、联合部队军事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外长委员会等机构。华约组织先后组建了两支武装部队:联合武装部队、“一体化”部队。

冷战的意义?

冷战没什么意义,最大的坏处就是会慢慢消磨两个人的感情。

所谓夫妻吵架,床头吵架床尾和,一旦陷入冷战,谁也不服谁,都会觉得对方不够在意自己,慢慢的就感情会变淡。

夫妻之间难免有磕磕碰碰,只有去解决了,才不会留下感情的缺口,冷战的话就是逃避问题,谁也不先开口,和好的时候的也是很久之后了,虽然不冷战了但问题没解决还存在,日积月累慢慢就误会很多。

所以,尽量不冷战,问题能当场解决。

冷战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开始,直到19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为止。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阿富汗争端是几个东西方国家发生区域冲突的例子,但是大多数时候只是双方代理人之间的冲突,在这些冲突中,主要强国只是通过资金和武器援助各自支持的国家或组织。

这么做就减少了两大阵营冲突的紧张性 美国与苏联竞争的一个主要领域就是科学技术,此外还包括了十分隐蔽的间谍战,和双方的政治宣传战

指某些国家在国际上进行的不使用武器的斗争。美苏冷战的寓意义,两大阵营,美苏,对峙世界国旗有利于亚非拉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斗争,苏联为了固巩固自身安全。

冷战时期是什么时候(冷战时期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冷战时期是什么时候(冷战时期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原子帝国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厨具集结,武装精工以外的各种对敌对活动。

冷战具有两方面的意义:

①消极影响: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

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

政治上,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使战

后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经济

上,严重妨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军

事上,由于两个军事集团扩军备战,

局部战争不断,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

威胁之下。

②积极影响:美苏实力均衡,都不敢

轻易动武,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

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的爆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共存

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世界的

整体发展;在两极格局下,亚非拉发

展中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

益,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

起。

冷战给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带来了长期的对峙和对抗阻碍了全球一体化发展,也造成了德国、朝鲜等的分裂,并引发局部战争2、在冷战大环境下,因美苏双方势均力敌,所以两方都在极力的避免战争,所以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大规模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3、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程度不同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4、面对两极格局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5、促进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形成,同时也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简述东西方冷战结束的背景及过程?

二战结束后,欧洲被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苏联瓜分,东欧被苏联控制实行的是公有制经济,而西欧实行的私有制经济,战后经济复苏很快。

苏联本身的经济模式存在严重的弊端,所以仿照苏联经济模式的东欧国家在80年代纷纷坚持不住,相继改弦易帜走资本主义道路加入北约,史称东欧剧变,对苏联影响很大。

而苏联的经济萧条也加剧了自己的解体,再加上阿富汗战争的失利,90年,叶利钦联合其它独联体领导人撇开苏共领导人宣布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冷战期间美苏争霸的焦点是什么和什么?

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争霸之间的焦点是什么?

第一、能源。

苏联作为领土世界第一大国,地广人稀,能源及其丰富丰。尤其是天然气和石油。北欧就有三分之一的天然气是来自于苏联。

第二、核武器两个核武器大国之间的较量,在地区安全上尤其重要。

冷战时期是什么时候(冷战时期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冷战时期是什么时候(冷战时期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冷战,在某种意义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权国——美国为核心的海上国家集团,与最大的陆权国——苏联为核心的陆上国家集团争夺欧亚大陆的一场地缘竞赛。

当英国正在力不从心地维持着它的海上殖民帝国时,另一个海权强国悄悄地在西半球崛起,这就是美国。二战后,英国沦为国际政治中的二流国家,力量重新回归到欧洲地区,美国则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另一方面,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苏联成为了战争的最大胜利者之一,它借助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完全有能力摄取海权。新的国际局势使美国的决策者意识到,传统的孤立主义已经无法保障美国在全世界的利益和安全,它必须去扮演昔日英国的角色——充当国际体系中的“平衡者”,重建欧洲均势。

众所周知,遏制战略的出台标志着美国在全球对共产主义世界发动冷战开始,美国认为,俄国是一个极具侵略性的国家,而且还拥有着巨大地理优势,占据着“心脏地带”。

观其历史发展,从最开始的莫斯科公国到日后俄罗斯帝国,“扩张”一直是俄国发展的“指路灯”,除非其在这个过程遇到强硬阻碍,才会选择停止。

“苏联的行为就像一条不停流动的溪流,朝着一个既定的目标前进。它主要关心的是灌满世界权利盆地中可以达到的每一个角落的缝隙。如果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它会达观地接受并适应这一现实。——美国外交家乔治·凯南”

由此,一场新的“海权”与“陆权”的争夺战再次开始,“陆权”国还是原来的那个国家,“海权”则已经换了人,这恰好符合陆地与水流的特点“固定的陆地,流动的水”。

美苏争夺呈现出点、线、面的几何图形特征。其中心重点是欧亚大陆,这个大陆是这场争夺的地缘战略的焦点,也是地缘政治的目标。

争夺欧亚大陆是一场全面的斗争,在边缘地带的三条中心战略战线上进行:远西战线、远东战线和西南战线。而在每一条战线上进行争夺的政治结局,都很可能取决于谁能取得或保持对几个要害国家的控制。

这些要害国家成为一些关键的点,这些点在远西战线有波兰和德国,在远东战线有南朝鲜和菲律宾,在西南战线有伊朗或者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它们在具有军事意义的地缘战略上的重要的地理位置,同时,它们又很脆弱,具有易于被人诱惑或接管的可能性。

第一条战略战线形成于希腊、土耳其两国以及柏林所遇到的两个同时发生的危险。在这两次危机中,苏联都曾试图改变1945年以后的现状。它的行动具有潜在的深远影响。

不论在希腊还是在土耳其,苏联如果取得成功,都将会使它的实力进入当时处于相当大的动荡中的地中海地区,并将打开通向伊拉克的道路,而且处于边缘地带的众多“点”将会发生连锁反应。

哈里·杜鲁门总统的决定因此具有历史性的影响。1947年5月22日,他签署了法令,使杜鲁门主义成为法律,从而使美国参与了保卫希腊和土耳其。他还做出有力反应,以空运打破了1948年4月对柏林的封锁,建立大西洋共同体。

于是,苏联不断努力去瓦解这一横跨大洋两岸的政治和军事关系的图谋,和大西洋共同体对抗莫斯科在欧亚大陆夺取优势地位,成为东西方在欧洲的地缘竞争中的主要内容。

历史上新的一轮美苏争夺的第二条战线是在第一条战线之后不久形成的,这一次是在欧亚大陆的远东一端。

20世纪50年代,苏联和中国这两个共产主义超级大国结成同盟,形成一个占世界陆地三分之一的庞大集团,这一危险在地缘政治地图上的表现就是,在欧亚大陆涂染了一片巨大而日益膨胀的红色墨迹,从而形成了一个恐怖的地理区。

冷战时期是什么时候(冷战时期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冷战时期是什么时候(冷战时期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会构成对世界自由的黄祸,因为它们将会增加大陆策源地的海洋前沿,增加枢纽区俄罗斯占有者至今所没有的优势。”——麦金德

这使得美国把遏制之剑不仅指向了苏联,而且指向了中国。

“1950年至1953年爆发的朝鲜战争在地理政治上可看作是一场典型的陆权与海权之间的斗争。”——《20世纪西方地理政治思想》

通过这场战争,美国守住了南朝鲜,而且在欧亚周边拼凑了一个对共产主义世界的包围圈,把日本、南朝鲜、台湾、菲律宾和印度支那都纳入美国军事同盟体系。

第三条中心战略战线西南战线形成的更晚些。杜鲁门主义问世以后的大约25年的时间里,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在政治和军事上与美国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英国海军和空军在波斯湾的存在为西方的安全提供了直接的支持。

而当伊朗的亲美政权于1978年崩溃时,这一地区的平静就被打破了。1979年,苏联将它的军事力量推进到了阿富汗,美国于是对波斯湾地区正式宣布了一个类似杜鲁门主义的主张,即卡特主义:

“任何外部势力想控制波斯湾地区的任何企图,将被视为斯美国重大利益的攻击,对于这种攻击,将采取任何必要手段予以击退,其中包括使用军事力量。”——《竞赛方案;进行美苏竞赛的地缘政治纲领》

第三条战线就这样形成了。美国迅速地扩大了在这个地区的空军和海军部署;增加了对巴基斯坦的军事援助;明确重申了1959年美国关于保护巴基斯坦免受苏联入侵的保证;并参加支持反对苏联占领的阿富汗抵抗运动。

这一时期,对欧亚大陆西南战线争夺已经不仅仅出于出海口和海洋贸易问题的考虑,更多的是石油资源利益,这一至关重要的利害关系是美苏从战后到今天持续争夺这一地带的主要原因。

从总体上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控制着世界的边缘地带,以苏联为首的华约控制着世界岛的心脏地带。冷战期间,它们一个从陆心向陆缘渗透、扩张,一个从陆缘向陆心进行遏制、包围。

这一场左右了世界格局近半个世纪的渗透与反渗透,遏制与反遏制的争斗,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就是海权与陆权的对抗。

19世纪的英俄欧亚大角逐以新的面目和形式又出现在加世纪,这或许不仅仅是历史的巧合那么简单。美国著名地缘政治学者布热津斯基的观点充分回答了这个问题:

虽然这场冲突的参加者是新的角色,但它仍然是海洋大国和占支配地位的内陆强国之间的冲突,这是一种古老的、几乎是传统的、无疑也是地缘政治的冲突。

这场激烈的斗争开始于以地中海为中心的罗马帝国崩溃之时,历经几次企图阻止一个囊括全欧的神圣罗马帝国尝试,直至英国等海洋帝国与拿破仑的法国、纳粹的德国和俄国的几个主要以陆地为基地的大国之间发生的长期冲突。

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是英国(以及早些时期的西班牙或荷兰)的继承者;而苏联则是纳粹德国(以及更早一些时候的德意志帝国或拿破仑一世的法国)的继承者。

那些以航海为业的国家,利用易于进入的海上航道投入它们的力量,在大洋彼岸建立具有政治和经济影响的海外飞地。内陆国家则谋求对大陆的统治,并以此为出发点,向来自大洋彼岸的入侵者的霸权行径提出挑战。

历史告诉人们,这样的冲突往往是旷日持久的。

美苏冲突的一大核心问题就是德国问题,尽管波斯坦会议通过分割德国成为四个占领区。但是斯大林本身想让德国中立化(就像奥地利),因为西方国家占领德国的工业区部分。但是与美国产生了冲突,斯大林制造柏林危机,通过空中封锁希望促使美国妥协,以失败告终。随后,美国直接建立西德政府,而斯大林扶持东德来回应---导致1949年北约建立

北约建立之后直接在朝鲜半岛投入实战,体现出美国的遏制战略(由坎南于' 长电"中首次提出)。双方直接开始进行代理人战争。1955年苏联建立华约组织,欧洲彻底分裂成两大武装集团。

以上是一些事件,冷战爆发的原因我在下面具体分析

第一,二战后,欧洲的传统强国德国和亚洲的日本被打垮,大英帝国实力虚弱,使欧洲和亚洲出现了权力真空,而美国在二战中远离主战场,损失很小,俄国击败了德国,占领了东欧,威望很高,这两个国家就成为了超级大国,趁机填充真空地带,爆发了冲突

第二,美苏两国的意识形态不同。斯大林希望输出自己的意识形态,美国则希望建立全球的自由贸易体系

第三,在安全问题上,两国看法差距很大。俄国占领东欧是畏惧日后德国的重新武装,希望获得缓冲,却被认为是扩张行为。苏联认为北朝鲜进攻南韩是内部问题,而美国认为是国际问题等等

第四,美国的军工复合体在战后为了自身的利益,有益挑拨事端,制造危机感,利用斯大林的多疑了维持美国的军事开支,为自身牟利

古巴导弹危机是1962年冷战时期在美国、苏联与古巴之间爆发的一场极其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威胁到美国的安全。

主要是意识形态之争,其次是综合园力的竟争。

苏联在冷战开始时,采取什么计划和措施?

政治:1947年9月,苏联、波兰等9国成立“情报局”,以协调和统一各国党的行动。

经济:1949年1月苏联与东欧国家成立了经互会(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事:1955年,苏联和东欧7国成立了华约(华沙条约组织)。‍

‍‍‍‍‍‍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60年代初。这一阶段苏联的综合国力与美国还有明显的差距,特别是在军事实力上。因此苏联还不足以对美国的霸主地位形成真正的撼动,因此当时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追求的缓和冷战开始以来僵硬的美苏关系,希望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同时又有一些有挑战性的举措对外扩张,前者的标志性事件是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后者的标志则是1961年柏林墙的建立和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这一阶段美国凭借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的优势占据战略优势,典型例子就是迫使苏联撤走了在古巴的导弹。

冷战时期苏联军队数量是多少?

冷战(1947-1991)1979年苏美军事力量对比:苏联-美国 1总兵力(万人):365.8 202.22洲际弹道导弹(枚):1398 10543潜射弹道导弹(枚):1028 6564远程轰炸机(架):156 5735坦克(辆):50000 105006火炮和导弹:40700 180007主要水面作战舰只(艘):275 180 等…资料来源:伦敦战略研究所

20世纪70年代什么两极对抗的冷战局面出现了重大?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两国签署联合公报,中美建交,冷战格局发生重大转折。